2024-06-23 16:59:00


22日上午,中心顺利举办“回到未来:东南亚研究的学术与社会”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我国学者与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文莱及越南等国的研究同行分享区域国别研究经验,以“换位思考”与“换位交流”,寻觅中国东南亚研究与东南亚中国研究的思想交汇。

研讨内容聚焦“他者的眼光:中国与东南亚研究者们的对视”“学术与社会:区域国别研究者的双重人生空间”及“来自历史的启示:中国与东南亚的未来”三方面,围绕国际东南亚研究前沿动态,旨在探讨东南亚学学科建设及东南亚区域与国别研究的相关重要议程。

图片1.jpg

 

东南亚学的时代议程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吴坚在开幕式中介绍了我校东南亚交叉学科建设的主要情况,并以“中国东南亚学的时代议程”为主题发表演讲。其分析了东南亚学的核心研究对象及中国东南亚学如何立学,还从三大方面剖析与展望了可资突破的时代议程。

 图片2.jpg 

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马来亚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院长Danny Wong Tze Ken(黄子坚)教授回顾了马来西亚的东南亚研究历史沿革、学术框架,并分析了其当前挑战与发展趋向。菲律宾大学亚洲研究中心Tina S. Clemente教授以语境、连通性与多元性为核心,对东南亚研究跨学科性进行再构想,其将区域经济史及华人研究作为切入点,分享了她在跨学科东南亚研究方面的经验。新加坡尤索夫伊萨研究院区域社会与文化研究项目主管、研究员Norshahril Saat聚焦海上东南亚的多元文化主义研究,其指出区域研究与学科建设超越二元性、专注问题而非纯粹理论解释及采用社会-历史的包容性研究方法或能为东南亚的文化认同与种群和谐共处提供有效路径。

图片3.jpg 

文莱-中国友好协会会长Firdaus Rahman(陈家福)、越南工贸部工贸政策战略研究院主任Đặng Hoang Mai(邓皇梅)分别从区域及双边关系角度进行回顾和展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研究院副教授、厦门大学讲席教授李明江对东盟的亚太小多边安全机制的战略动机、可能性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中国的应对建议。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奕平分析了外部因素对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影响问题及国际趋势的内在规律。此外,印尼度尼西亚大学教育、研究及学生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Nurul Isnaeni分析了绿色“一带一路”倡议下青年引领两国可持续城市发展的主要挑战和可行办法。

 图片4.jpg

文莱大学亚洲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助理教授Koh Sin Yee(许心毓)介绍了她有关“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学生流动性、中国高校海外分支及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城市发展等项目的经验和成果。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助理教授Apiradee Charoensenee(吴燕英),泰国法政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助理教授Kornphnat Tungkeunkunt(陈玉珊)梳理了泰国东南亚研究的主要谱系和代表成果,以启示当代泰国东南亚研究。

20240623174508.png 

会议由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夏梦真主持,东南亚研究中心高级顾问、教授柯森发起会议讨论,并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万晓宏作总结。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特别是在中国区域国别学快速渴求新知识的背景下,我们能够更直观、更真切地了解国际东南亚研究的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同时将中国东南亚研究的声音传递给同行们,共同推进东南亚研究知识的更新与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