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东南亚学交叉学科团队邀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社会研究室主任张继焦研究员于11月5日至中心开展专题讲座。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心主任吴坚教授向张继焦研究员及其团队表示热烈欢迎。
张继焦研究员以脚丈量研究,著作等身,学术成就享誉海内外。在其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生涯中,其曾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国际研究员、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国际研究员,已用中英文发表数十部论著、数百篇论文,其学术成果被翻译成英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5种语言文字。2009年张继焦研究员创办了国际企业人类学委员会。2013年当选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简称IUAES)副理事长,并为其服务超过20年。2015年获任为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世界社会科学报告》编委,为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国际化学术发展作出了有力贡献。
此次讲座以“超越西方话语体系,构建东南亚华人研究的新框架”为主题。张继焦研究员首先以亲身经历,从城市移民研究为起点,对如何通过人类学与民族学的田野调查促进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共时、共思和共情,及如何建立国际学术网络进行了分享。
此外,张继焦研究员还结合自身三十多年的东南亚和华侨研究领域的宝贵经验,分析了当前东南亚华人研究的重要任务。他认为,我们不能忽视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前东南亚华侨华人的历史,应在“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相结合的宏阔视野下客观剖析史料,超越西方话语体系,特别是超越以“英国殖民者为中心”的东南亚华人华侨研究学术体系。要从华人本身在东南亚的社会历史事实出发,以“华人华侨本身为中心”来讲述东南亚华人的历史、文化、世界观和价值观,构建东南亚华人华侨研究的新框架(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
会上,张继焦研究员的讲座引发了参会师生们的强烈兴趣。东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凯莉、东南亚学博士生王笑盈、比较教育学博士生代阿鑫分别就文莱中资企业的本土化、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东南亚国际中文教育的定位提出问题,张继焦研究员对此进行了耐心解答。此外,东南亚学交叉学科团队还与张继焦研究员团队展开了深入的互动。
此次学术交流增进了从人类学与民族学视角下东南亚研究的经验积累与思路碰撞,同时也从国际学术网络建设与国际化成长方面扩大了师生们的视野,有助于汲取多学科研究方法与前沿议题研究经验助力东南亚学交叉学科的发展。
供稿:颜真真
供图:颜真真
审稿:钟燕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