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9 20:22:00

 

1116-17日,由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联盟联合主办的东南亚论坛”2024国际会议顺利举行,此次会议主题是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东南亚联动视角下的互联互通与协同发展,其旨在基于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探索我国如何构筑对外开放新优势,通过港湾制度对接、市场互动和产业联动,搭建与东南亚全面战略合作的桥梁、枢纽与机制,共同促成三者的跨区域联动与发展,实现“1+1>2”的共赢效应。

微信图片_20241122223212.jpg 

大会合影

 

高校合作促人文交流

华南师范大学校长杨中民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吴坚主持开幕式。中国驻东盟使团团长、特命全权大使侯艳琪,中共广东省委原常委、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林雄,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仓峰,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冯伟,东帝汶国立大学副校长Helio Mauquei,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联盟理事长王建华在会议上致辞。

来自东南亚11国、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政界、学界、商界等各界代表共300多人于线下参加此次会议。

杨中民校长表示,近年来,华南师范大学不断推进与东南亚国家高校的合作,目前我校已在东南亚7国设立了8个海外研究基地,1个境外办学点,培养了上万名东南亚留学生以及东南亚学专业硕士、博士生。东南亚论坛连续举办8届以来,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区域乃至全国影响力的高端论坛。

图片2.png 

华南师范大学校长杨中民在大会致辞

 

中国驻东盟使团团长、特命全权大使侯艳琪通过视频致辞表示,当前,中国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东盟共同体建设进入新阶段。建议双方完善互联互通网络、突出创新引领驱动、加强文明交流互鉴,进一步丰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图片3.png 

中国驻东盟使团团长、特命全权大使侯艳琪通过视频致辞

 

中共广东省委原常委、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林雄表示,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多年参与主办东南亚论坛,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东南亚论坛已经成为富有影响力的高端论坛品牌和促进国别、区域间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

图片4.png 

中共广东省委原常委、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林雄在开幕式上致辞

 

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仓峰表示东盟是广东省最大的贸易伙伴,地缘相近,人文相通,是广东省对外开放的优先方向。连续八年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的东南亚论坛已发展成为国别和区域领域研究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在此次论坛的主题下,相信论坛将有助于为开拓大湾区、自贸港和东南亚地区的合作贡献智慧力量。

图片5.png 

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仓峰在开幕式上致辞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冯伟介绍,今年年初,广东发布了《关于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省的意见》,提出要实施教育对外开放。目前在广东就读的东盟国家学生有4500余人,全省高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设立了70个境外办学项目。今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广东将进一步携手东盟国家,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图片6.png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冯伟在开幕式上致辞

 

东帝汶国立大学副校长Helio Mauquei表示,在今年东帝汶总统与习近平主席的会面中,双方均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双方领导人也多次提到要在一带一路合作中,进一步加强两国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东帝汶国立大学希望通过与华南师范大学的合作,提升两国的多领域合作水平,也增强东帝汶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的参与度。

图片7.png 

东帝汶国立大学副校长Helio Mauquei在开幕式上致辞

 

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表示,华南师范大学地处国家开放前沿,长期主动服务开放大局,积极与世界多国高校交流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经教育部国际委托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估,东南亚研究中心在2020年获评为中国区域国别区域研究排名前10%的机构,为高水平建设单位。其主办的东南亚论坛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论坛,相信此次论坛将更有助于推动中国教育对外开放。

图片8.png 

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通过视频致辞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联盟理事长王建华表示,多年来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围绕人才培育、科技奖励、人才举荐,智库建设,标准发布,会议论坛中做了大量工作。在与东南亚国家的科创合作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未来,我们将一步整合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成果转化,切实推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科技合作。

图片9.png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联盟理事长王建华在开幕式上致辞

 

华师拓大湾区东南亚合作机制

大会开幕式上举行了四大学合作签约仪式,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春超代表学校分别与澳门科技大学、马来亚大学和菲律宾大学代表签署校际谅解备忘录,以作为双边开展进一步合作交流的基础。

图片10.png 

华南师范大学分别与澳门科技大学、马来亚大学和菲律宾大学签署校际谅解备忘录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吴坚表示,为切实增进我校与东南亚国家一流高校的合作交流,发挥好我校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毗邻东南亚之地缘优势,担当起教育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中的责任与使命,我校东南亚科研团队近年来不断增强与东南亚国家的高校及科研机构等的良好互动,实现了与东南亚国家高校以校际合作为平台,以联合科研为支撑,以师生交换交流为重点的国际教育合作成果。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华南师范大学积极促进与湾区高校的深度合作,有助于共同推进大湾区的国际化知识生产创新。

 

跨区域知识生产网络渐成趋势

会上,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出发,围绕主题进行了主旨报告。跨区域联动知识生产是本次会议的两大关键词。以产教融合和人文交流为主题的联结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和东南亚之合作创新成为论坛热议的焦点话题。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吴坚以多元连接与韧性增长: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的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介绍,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对东盟的主动性合作增长了区域教育合作的地方动力。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具有其普遍性和独特性,与其他领域的国际合作相似,都关注国际规则、跨境流动等方面的特征,同时还具有公共性、长时性、人文性等特征。为此,我们需要在系统辩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的现状、需求、挑战和目标等,不断完善教育合作的制度,营造助力和孵化韧性增长的发展环境。

图片11.png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吴坚教授发表演讲

 

香港教育大学副校长,教授郑美红在主旨演讲中介绍,香港高校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与东南亚合作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比如,香港教育大学与东南亚的合作已在全球网络建设及知识转移中有了诸多成功经验。该校与越南、柬埔寨、菲律宾等国在世界银行国际组织项目及高等教育机构合作方面成效显著。

图片12.png 

香港教育大学副校长、教授郑美红发表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刘宝存以全球南方国际科研合作态势与中国角色为题,他认为新兴科学国家的崛起正在打破全球科学传统意义上的以大西洋为轴心的平衡格局,促使其由两极向多极演变。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受益于这种多样性。对此,需要关注全球南方作为一个实体的存在和本质,关注全球南方在世界体系中的相对方位及其独特价值。

图片13.png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刘宝存发表演讲

 

中国南海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王胜介绍,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是全国经济活跃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23年海南自贸港生产总值7551.18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位列全国前列,新动能新优势不断聚集增强。建议建立港湾联合工作组,完善对接协作机制。策划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圆桌会议,邀请四地的党政主要领导、研究机构和智库专家、企业代表交流,共商合作大计、共谋发展良策。

图片14.png 

中国南海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王胜发表演讲

 


印度尼西亚大学社会与政治科学学院院长,教授Semiarto Aji Purwanto以人类学的视角切入,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东南亚的发展联动将带动更深层次的文化和文明交流,此外,还将带来更多的跨境合作及身份认同的转变,而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社会移民历史身份,将会再一次影响包括印尼在内的东南亚国家。

图片15.png 

印度尼西亚大学社会与政治科学学院院长、教授Semiarto Aji Purwanto 发表演讲

 

 

菲律宾大学亚洲中心教授Henelito A. Sevilla Jr.从规范的角度出发,他认为尽管当前存在地缘政治竞争,但菲律宾及区域的其他国家仍然可以通过文化外交及民间外交减缓地缘政治的负面影响。

图片16.png 

菲律宾大学亚洲中心教授Henelito A. Sevilla Jr.发表演讲

 

此外,地区治理和经济发展也是本次会议的焦点。

泰国大学经济学教授张国泰(Suchart Thada-Thamrongvech指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概念无疑是贯穿核心,如同一条隐形的纽带,不仅串联起区域内各城市的经济脉络,更将文化交融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引人瞩目,作为链接东南亚市场的桥梁与窗口,它为地区内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强大支撑。人文交流在此过程中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通过思想碰撞与经验分享,各方得以发掘共鸣之处,深化共识,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区的协同效应,不仅在于物理层面的无缝对接,更体现在精神层面上的深度融合。

图片17.png 

泰国大学经济学教授张国泰(Suchart Thada-Thamrongvech)发表演讲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承哲分析了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态势与格局,指出20132023年间省域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多样,河南占比虽略有下降但仍处于核心地位。他强调了在政策支持下外贸额的快速增长,同时指出外贸伙伴的空间相似度较高,出口目的地主要集中在美、日、韩、港等地,且在全国外贸格局中地位偏低。还分析了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优势与问题,包括区位、市场、要素成本等方面,并提出了提升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策略建议,如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强化区域协同合作、深入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等。

图片18.png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承哲发表演讲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区块链协会董事,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学院创院院长白士泮(Pei Sai Fan)指出中新合作正在有利的全球数字经济环境中蓬勃发展,尤其在高速互联网接入和使用方面居世界前列。两国可充分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东盟数字经济框架协议(Asean Digital Integration Framework)和东盟智慧城市网络 (Asean Smart Cities Network)等现有机制,加强在亚洲/东盟区域内的数字经济合作,共同推动区域数字经济的繁荣与发展。通过发挥各自优势,中国与新加坡有望在促进亚洲/东盟数字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数字合作伙伴关系。

图片19.png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区块链协会董事、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学院创院院长白士泮(Pei Sai Fan)发表演讲

 

老挝工业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前所长、现任工业与贸易部部长助理Sidlakone Keomorakoth解锁经济新前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展望》为题,指出RCEPWTO之外最大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成员GDP总和约占世界30%,人口占30%RCEP对东盟 - 中国意义重大,有市场准入、经济增长、区域供应链、贸易便利化等多方面好处,但也面临出口和提升价值链等挑战。RCEP可通过多方面促进区域产业、供应和价值链整合,改善跨境运输和物流基础设施需多方协作,RCEP发展战略也要综合分析、多方参与并注重可持续发展等。

图片20.png 

老挝工业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前所长、现任工业与贸易部部长助理Sidlakone Keomorakoth发表演讲

 

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国际研究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Chandarith Neak表示,2024年柬埔寨经济前景乐观,预计GDP将增长6.0%。同时也面临风险与挑战,如主要市场的经济放缓威胁出口型产业、自然灾害威胁农业生产、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经济信心等。大湾区(GBA)框架为其带来诸多机遇,包括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增强贸易连通性、推动基础设施发展、促进技术转移与创新、推动旅游业发展等,有助于提升产业发展,应对风险与挑战,对确保可持续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图片21.png 

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国际研究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Chandarith Neak发表演讲

 

越南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所中国外交与中越关系研究主任,副教授杨文辉(Duong Van Huy)以《评估当前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互联互通协调发展:机遇、挑战前景》为题,指出中国在推动与东南亚/东盟的互联互通和协调发展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如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优势、庞大市场和丰富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等。他认为中国是东南亚地区连通性最强的国家,也是东盟的主要经济伙伴。但也面临着挑战,如南海争端、大国间的竞争影响合作。不过在全球环境略显黯淡的情况下,双方合作仍是亮点,RCEPCAFTA 3.0等因素有助于推动双方未来的互联互通和协调发展。

图片22.png 

越南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所中国外交与中越关系研究主任、副教授杨文辉(Duong Van Huy)发表演讲

 

中华总商会荣誉会长尤建民指出,东南亚是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多样性。中缅贸易历史悠久,缅甸地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交汇处,对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至关重要。人文交流是加深两国人民友谊的重要方式,中缅胞波友谊深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推动了两国在教育和文化领域的合作,为双边关系发展提供持久动力。随着全球化深入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缅人文交流与合作迎来新机遇,是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和平与发展至关重要。

图片23.png 

缅甸中华总商会荣誉会长尤建民发表演讲

 

马来西亚防务与战略研究所所长助理Ahmad Tajuddin Bin Mohd Said提及1974年以来,中国与马来西亚携手走过了五十年辉煌历程,建立起坚不可摧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这半个多世纪里,两国始终秉持友好互助的精神,共同应对各种挑战,不断深化政治互信与务实合作。经贸领域堪称中马合作的璀璨明珠,两国频繁的贸易往来早已形成互惠互利的良好态势。教育合作亦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高校间频繁的学术交流、联合研究项目等活动,极大促进了知识分享与文化传播,为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新一代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

图片24.png 

马来西亚防务与战略研究所所长助理Ahmad Tajuddin Bin Mohd Said发表演讲

 

澳大利亚标准中文学校校长,教授李复新以澳大利亚中文教育发展与挑战--看东南亚问题研究为题,指出华人占澳大利亚总人口的5.5%提到澳大利亚社区语言联盟相关情况,中文是第一大社区语言。此外,阐述了中文教学成为州议会和联邦国会的议题,包括政府的相关计划、议员的推动等。最后谈到澳大利亚中文教育面临的诸多挑战,如历史传统与现实发展、母语与非母语背景教学、本土与外来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挑战。

图片25.png 

澳大利亚标准中文学校校长、教授李复新发表演讲

 

文莱-中国友好协会会长陈家福(Firdaus Rahman提出中国与东盟的人文交流是构建双方命运共同体的基石。首先,共享历史能指引未来的方向;其次,分享文化,共创和谐友好的社区氛围;再次,分享语言与背景能够加深共识。经济层面,中国助力东盟经济增长,如文莱自贸区的成功案例,使东盟各国共享经济红利。陈会长还强调青年学子需跨出国,增进互相的理解,化解分歧,共促进步。通过这些努力,中国与东盟将携手前行,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图片26.png 

文莱-中国友好协会会长陈家福(Firdaus Rahman)发表演讲

 

东盟秘书处教育,青年,体育司原副司长林书名(Roger Chao Jr.教育、青年和体育在东盟共同体建设中的作用为题,提出在建设东盟共同体的过程中,教育、青年和体育三个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教育交流项目提供了一个互访互学的平台,旨在提升青年参与社区活动的能力。体育不仅是比赛,还是一个促进友好竞争、建立包容感的平台,有助于社会建设。真正的体育有助于避免极端主义和社会危机。高等教育对于增强协作至关重要,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持续加强这些领域的合作对于实现共同目标至关重要,对每个东盟国家也是至关重要

图片27.png 

东盟秘书处教育、青年、体育司原副司长林书名(Roger Chao Jr.)通过视频发表演讲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周满生以聚焦东盟国家与中国的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为题,认为要从强化高等教育引领、构建新型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推进产教融合,中国职业教育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三个面向发展方针,要特色办学、多样化办学,同时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中国与东盟国家不仅在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扩大合作,在新兴领域也有合作,加强职教领域合作成为双边重要共识和发展趋势。

图片28.png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周满生发表演讲

 

东帝汶国立大学副校长Helio Mauquei指出中国倡导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向世界发出了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时代强音,东帝汶作为南太平洋地区的关键节点,完全有能力参与进来,借助大湾区蓬勃发展的东风实现自身跨越式的飞跃。无论是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实践,都预示着两国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图片29.png 

东帝汶国立大学副校长Helio Mauquei发表演讲

 

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林广志指出中国同东帝汶传统友谊源远流长,中国最早与东帝汶建交。澳门与东帝汶在行政与宗教、贸易与文化、中葡经贸合作阶段也有着历史联系。介绍了东帝汶研究的主题趋势、澳门地区对东帝汶的研究情况、东帝汶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东帝汶研究提出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强议题设置等一些发展建议。

图片30.png 

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林广志发表演讲

 

本次会议由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华南师范大学、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共同指导举办。华南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国际中文教育南方联盟、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育国际化研究中心、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等单位共同承办此次会议。肆拾玖坊集团、加拿大国际教育集团、功业资本合伙有限公司、世纪金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广州市奥威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本次会议的支持单位。

其共设立四个分论坛,具体涉及议题包括经贸复苏与促进:现状和趋势;人文交流与合作:拓展与深化;东南亚生物资源利用与生物技术创新;跨区域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中的马来西亚。其旨在探讨和促进区域内的资源整合、产业协同,释放海南自贸港的区位优势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红利,逐步形成跨领域交际、跨专业交流、跨行业互通、跨文化互鉴的合作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战略互信和经济融合,以实现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共赢。

17日下午,教育部特聘长江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教授以南南教育合作的全球图景、关键议题和中国行动为主题,成为本届会议之东南亚讲坛特邀讲座学者。此外,本届论坛格外增设博士生论坛,给青年博士研究生学者提供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

图片31.png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教授“东南亚讲坛”专题讲座


据了解,过去十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共同愿景下,携手实现了诸多跨时代的发展成就,这些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提供了有效和成功经验。与中国一样,东南亚国家也在积极探索符合各国国情,符合各国人民发展意愿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经验的互动、发展实践的对接,已经成为双方学者研究的重要议题。在双方相互尊重、互信、互利、开放和包容的积极氛围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发展将为世界贡献更多的智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