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7日,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办的“东南亚论坛”2024国际会议暨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东南亚联动视角下的互联互通与协同发展主题之分论坛二:“人文交流与合作:拓展与深化”顺利召开。来自泰国、文莱、新加坡、柬埔寨、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东南亚研究专家参与了本次分论坛活动。
图1 肇庆学院胡文涛副校长主持会议
此次论坛由肇庆学院胡文涛副校长主持。论坛上半场伊始,泰国大学埃卡蓬·拉夸姆苏克教授致辞表示,特朗普2.0关税时代即将来临,而中国与东盟密切的经贸往来为双方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希望通过人文交流促进中泰双方经贸合作,为双方沟通搭建桥梁。
图2 泰国大学埃卡蓬· 拉夸姆苏克教授发言
文莱国家历史中心主任哈迪博士从中国与文莱交流这一主题出发,结合中外丝绸之路的历史,通过分享中国与文莱丝绸之路的经贸往来以及文莱华侨华人的文化建设这两方面的内容,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两国人文交流友好互动的建构。
图3 文莱国家历史中心主任哈迪博士发言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工业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成汉平教授分享题为《中国东盟3.0自贸区建设及中国式现代化对东盟机遇》的报告。成汉平教授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及产业链角度分析中国东盟的经贸关系,认为双方应共同制定标准互认的经贸协定,以实现双方经贸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减少特朗普2.0带来的关税风险。此外,成汉平教授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成果,拓展国家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图4 浙江工业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成汉平教授发言
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江莉莉通过线上视频方式参会,从减少冲突、增加共识以及教育三方面的因素,讨论将如何把东盟共同体从想象转化为现实。江莉莉校长列举了东南亚各国在文化上的异同,也指出东南亚各国的国际形象大部分都被媒体所影响,大众对东南亚的了解比较浅层。最后,希望东盟国家之间能减少冲突,团结一致,增强凝聚力,促进各国在教育方面的人文交流。
图5 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江莉莉线上参会
海南热带海洋植物学院东盟研究院院长古小松教授对越南2030年经济发展进行探讨。在新的国际环境下,越南奉行大国平衡外交策略,依托东盟实现区域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古小松教授详细地介绍了越南38年改革开放进程与越南推进“两个一百年”的具体举措与风险挑战,提出越南要发展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水平,预计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图6 海南热带海洋植物学院东盟研究院长古小松教授发言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陈奕平教授分享题为《东南亚华侨华人与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的报告。陈教授从中国与东南亚的历史出发,认为历史上的经贸友好往来为现代的中国东盟共同体奠定基础,使各国联系密切。其次,陈教授又具体列举了广东与福建的东南亚华侨华人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最后,通过四个维度总结东南亚华侨华人在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建设中的作用。
图7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陈奕平教授发言
五位嘉宾学者进行了精彩的分享之后,上半场的会议接着进入互动提问环节。此环节由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万晓宏副院长进行点评总结发言。
现场观众分别就中国与东南亚建构产业供应链2.0、东南亚新生代的华侨华人与中国交流减少以及印尼职业教育方向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提问。随后,学者们就问题进行了一一回应。首先,关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构建的产业供应链2.0,双方应就细节问题从长计议,以迎接未来新一轮特朗普贸易战所带来的风险挑战;其次,中国青年与东南亚新生代的华侨华人能通过免签政策或冬夏令营等方面的活动,增加经济与文化的互动交流,了解中华文化,寻找祖根;最后,关于印尼职业教育方向的问题则需要中印双方制定互通互认规则。
图8 到场华侨商人提问
万晓宏副院长就上半场每一位学者的发言进行总结点评:希望中国与东南各国在观念、文化与经济方面建构更加包容开放的共同体,求同存异,减少矛盾冲突,实现多方面的合作,为未来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做好准备。
会议下半场有5位嘉宾做报告。华中师范大学海外移民研究中心李其荣教授分享题为《马来西亚华侨华人是中马友好的使者-纪念中马建交50周年》的报告。李其荣教授首先从中马建交50周年的纪念标识寓意引出分享主题,接着阐述中马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随后,他又通过列举中马历史上人文交流说明马来西亚华侨华人文化与中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中马两国友谊的历史源远流长。最后,对构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进行了展望,马来华侨华人继续发挥中马友谊与合作的使者、亲历者、见证者、推动者作用。
图9 华中师范大学海外移民研究中心李其荣教授
柬埔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大学项目主任穆洪分享题为《加强中柬人文交流合作:迈向包容发展之路》的报告。报告指出,中柬双方高层密切友好往来,“一带一路”倡议也为柬埔寨当地带来了约30000个就业岗位,拉动柬埔寨经济发展。穆洪给出了加强民间青年人文交流的建议,希望让更多普通柬埔寨青年接触真实的中国,了解真实的中国。
图10 柬埔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大学项目主任穆洪发言
中国核工业集团战略研究部副研究员王峥主要从国际体系、大国层面、区域国家这三个层次对当前核态势演变进行了分享,并对东南亚股价核政策进行了深入评析。
图11 中国核工业集团战略研究部副研究员王峥发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范洪颖副教授分享了《关于东南亚数字经济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的报告。报告中指出,东南亚目前的数字经济处于初步阶段,我国也缺乏对东南亚数字经济的研究,双方相关研究合作也出现合作领域不分明与规则不明确等问题。对此,范洪颖副教授给出了具体的研究建议,关于东南亚数字经济研究应选择更明确的研究问题,实现选题多样性。
图1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范洪颖副教授发言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曾璐副教授所分享题为《新加坡主流智库涉南海问题话语研究》的报告,从162篇文献中研究,选择高频词、主题词、情态、索引行进行文本分析,并指出中国应当高度重视,不断深化关于南海问题国际舆论的认识,打造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南海国际话语权,推动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
图13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曾璐副教授发言
会议的尾声,古小松教授向王崢研究员提出关于越南核能方面的问题。王崢研究员表示,基于越南自身在东南亚自身话语权,未来越南或将进一步探索自我保护的方式。紧接着,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万晓宏向穆洪女士提出在柬埔寨华侨华人发展问题。穆洪女士表示东南亚华人华侨与中国的人文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
最后,万晓宏副院长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肯定了各方学者的学术研究,希望未来有机会能与各位学者专家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学习。主持人肇庆学院副校长胡文涛教授宣布本次东南亚国际圆满结束。
图14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万晓宏教授总结发言
撰稿:曾伟婷
摄影:卓晓庆
审稿:冯冬梅